地址:貴州省凱里市洗馬河街道
苗族刺繡因絢麗多彩而聞名海內外,是與其豐富獨特的刺繡紋飾分不開的。龍形紋飾是其中較為普遍的一種。現以黔東南地區苗族刺繡中的龍紋為例,對苗族龍形紋飾予以介紹。
從筆者收藏的苗族古老刺繡實物標本和《中國苗族服飾》《苗裝》《苗族服飾圖志·黔東南》和《黔東南少數民族節慶與服飾》等文獻資料看,龍形紋飾在黔東南州境內的雷山、臺江、凱里、劍河、榕江、從江、丹寨等縣市苗族刺繡中大量使用。
苗族龍造型更是形態萬千。它隨生活區域、支系族群、服裝款式、使用部位、繡法和用途不同,而千變萬化:鳥、獸、蟲、魚皆可,或單或雙,自由組合,大膽變化;或象其形,或有其意,無拘無束。經粗略分類統計,苗族刺繡的龍紋有20多種。
苗族刺繡中的龍紋個體結構一般也是分頭、身、尾、足等四大部分。
從龍頭看,其基本結構和漢龍相仿,但造型則豐富奇特:有牛頭、獅頭、鳳頭、螳螂頭和人頭等等;有單頭雙頭之分;也有單眼雙眼之別,雙眼多在一側,極像比目魚。
牛頭龍,明顯標志是頭上的角是牛角,而不是鹿角。臺江施洞刺繡多用水牛角紋,雷山刺繡則多用黃牛角紋。
獅頭龍頭像獅子頭,威武雄壯,而不像漢龍之馬面。此紋飾主要出現在臺江施洞刺繡中,這或許與這種型制的苗裝大量運用獅紋有關。
鳳頭龍,本地人多稱鳥頭龍,嘴尖,眼圓,頂冠,極象孔雀。雷山縣西江和臺江縣革一的苗族衣袖花多用這種紋飾。
螳螂龍頭呈三角形,雙眼滾圓,嘴呈橢圓,整體極像螳螂頭。這種紋飾在榕江、從江、丹寨等縣百鳥衣上常見。
人頭龍,頭呈圓形,人臉,甚至穿衣戴帽,有手,但卻是龍身魚尾,極像美人魚,雷山、臺江一帶刺繡上常見。
從龍身看,有蛇龍、蠶龍、獅龍、翼龍、蜈蚣龍等,或修長如蛇如蠶,或飽滿似鳥身魚腹,不一而足。另有一頭雙身或一身雙頭的,令人稱奇。
蛇龍形如長蛇,身披鱗甲,與漢族龍差別不大。
蠶龍身形像蠶,胖而短,溫柔可愛,較為常見。
獅龍輪廓像雄獅,頭、身、足、尾皆備,但軀干卻是有鱗甲的龍紋,或精壯,或修長。
翼龍有雙翼如鳥欲飛,姿態優美,但軀干是鱗紋或橫紋的,也叫飛龍,多在雷山、臺江、凱里等地服飾中出現。
蜈蚣龍身形修長,從頭至尾長滿須鰭,形似蜈蚣。但是須鰭形狀也有多種,有魚鰭、馬鬃、水渦、云紋、角狀、半圓等;有的一側有須鰭,有的兩側都有;有的兩側相同,有的兩側各異。
龍鱗有扇形、圓形、三角形、人形、棱形、草葉形等等,既受刺繡底稿約束,也因繡法而異。扇形多用于平繡破線繡,草葉形則在平繡面上作點綴;圓形、三角形多見于辮繡縐繡,棱形則見于挑花織花。
龍尾也有多種造型。有龍尾、蛇尾、金魚尾、鯉魚尾和鳳尾等多種,狀如須毛、扇狀、圓形、剪刀和飄帶等等。
龍足有的像鳥禽足,細長;有的像獅虎足,粗壯;像爪,像蹄,但趾爪沒有漢族龍那樣鋒利。
從整體造型看,苗族刺繡中的龍分直線型、波浪型、螺獅型和棱型等幾種。直線型龍身成直線,鋪展于繡面,一般作邊界紋飾;波浪型龍身蜿蜒曲折,形似波浪,在百鳥衣圍腰和飄帶上使用較多;螺獅型龍身像螺獅一樣頭里尾外盤旋,呈團花狀;棱型龍身抽象變形成幾何圖形,多在挑花和織花圍腰中運用。
從布局上看,有單龍、雙龍和群龍等,也有龍獅共舞和龍鳳雙飛,空白處則繡花鳥蟲魚填充。
單龍或直行或盤旋。雙龍由兩龍聚首盤旋成圓形,頭內尾外,有別于首尾相銜的太極圖,榕江月亮山百鳥衣圍腰和衣背中心圖案常用這種紋飾。雙龍中間有的是圓球中有人,有的則只有人,二龍頭下還有房,房中有人,表達神龍護佑家庭康寧人丁旺盛的愿望。在《黔東南少數民族節慶與服飾》一書中就有這種構圖。龍獅共舞和龍鳳雙飛布局與雙龍相似。群龍則以一巨龍為主,四周繡眾多小龍和魚蝦相隨。百鳥衣圍腰中心圖案就是一條或兩條巨龍,四角則繡上四條中型龍和八條小龍,下綴花帶一條則繡上十只盤龍。
黔東南苗族刺繡中龍紋是如此的多姿多彩。這讓我們不能不對苗族人民尤其是苗族婦女的奇思妙想和審美追求嘆服,也不能不對苗族的“龍”信仰稱奇。(作者系貴州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地址:貴州省凱里市洗馬河街道
本站關鍵詞:貴州電腦繡花機、電腦繡花機操作箱、廣西電腦繡花機、單頭刺繡機、云南電腦繡花機、皓瀚激光切割機、湖南電腦繡花機